可怕!中国空间站紧急避险“躲过一劫”,马斯克的玩具成了大杀器

发布日期:2021-12-29 02:00:13   浏览量 :723
发布日期:2021-12-29 02:00:13  
723




过电影《地心引力的》的同学都知道,太空中卫星与空间站高速撞击会是多么可怕的景象。




而就在今年,这种事故就差点在中国空间站上上演。

有卫星与空间站接近,中国空间站不得不紧急避险。

而这个卫星就是来自马斯克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。



很多人只知道SpaceX,却不知道星链。


就在今年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,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。


第一次是在7月1日


星链-1095卫星,自2020年4月19日起一直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米的转道上。


在今年5月16日至6月24日,该卫星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千米后,保持在该轨道高度运行。


7月1日,该卫星与中国空间站出现近距离接近事件。


公开资料: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致秘书长的普通照会


第二次是在10月21日


由于星链-2305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,机动策略未知无法评估轨道误差,存在与中国空间站碰撞风险。


为确保在轨航天员的安全,中国空间站再次实施紧急避碰,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。



听上去中国两次主动规避了风险,并没有发生撞击事件。


可一旦真的发生“触碰”,不仅能要了航天员的命,无疑也是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沉重打击


在太空里,一点太空垃圾都可能变成致命武器,别说一颗卫星冲撞空间站了。


按照马斯克的星链计划,一共要发射4.2万颗卫星上空。



截至今年9月,SpaceX共计发射了1791颗星链卫星。


以目前一年内让中国两次紧急避碰的概率,未来指不定要发生多少次类似风险事件。


自从2015年马斯克高调宣布这项太空高速互联网计划——星链计划(star link),


这项部署就被视为“全人类的福祉”,然而星链卫星却在半年内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。


星链,到底是福是祸?




马斯克推出星链之初,是这样描述它的:


星链旨在开发出“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”,能为世界上的任何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。


凭借远超过传统卫星互联网的性能,不受地面基础设施限制的全球网络,


星链可以为网络不稳、费用昂贵或完全没有网络的位置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,并可能结束当今世界存在的网络封锁。



以数以万计的卫星组成的庞大通信网络,把地球全方位“包裹”起来


通过无线电,向地面发送信号。将可覆盖范围包括高海拔山区、原始森林,甚至是无人区。




2018年2月,SpaceX在美国加州成功发射了两颗小型实验通信卫星后,正式启动了星链计划。


预计到2027年,完成1.2万颗卫星的部署。而星链的终极目标,是发射4.2万颗卫星。




看似数量庞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实际上光是在2020年,就有720颗卫星被送入轨道。


一项历史性进程,是2019年马斯克发出的推特:



马斯克通过星链发出的推文,验证了这一计划的“初步成功”。


然而如同脱离剂量谈药性,脱离网速谈网络,也只是纸上谈兵。


更多人关心的问题是,星链的实际网速如何?


目前使用4G光纤网络上传信息的延迟平均在50毫秒,使用5G的延迟在10毫秒以内,星链的目标介于两者之间。


按照初步1.2万颗卫星的数量,星链的实际网速应该有个几k。


马斯克曾表示,在5G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,星链可以发挥其作用,两者是合作相互补足的关系。



毫不疑问,这个看似“疯狂”的计划,一旦成功实施,将收获巨大的市场。


目前星链已经为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部分太空网络服务。


维基百科


星链的另一面。


不断有卫星接二连三地坠落,截至当前,至少26颗卫星已经在大气层中烧毁。


原本应有5年寿命的卫星,使用不到两年就报废了。


截至今年6月,已有76颗卫星脱离轨道。


如何确保离轨自毁的废弃卫星不会变成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,成了至关重要的议题。


航天专家判断,改图为坠毁的Starlink-32


大量卫星的反射光造成光污染,给天文学家们带来“灾难性”的影响。


此外,星链计划耗资巨大


光是在2020年代中期前,在三个轨道上部署近1.2万颗卫星,就需要预计约100亿美元的支出。



想要按计划发射1.2万颗卫星,每次60颗。按照正常火箭服务的报价,一次基本1亿美元起步。


马斯克光是送卫星上天,就至少要花200亿。好在有自家SpaceX制造的运载火箭,为星链节省了一笔巨额开支。


加上精简部门,采用便宜的零部件,实际发射成本低也是马斯克源源不断发射卫星的一大助力。


于是,牺牲安全性和可靠性,“以量取胜”,成了马斯克研发星链手中的王牌。




仗着starlink卫星便宜,就算和中国空间站接近,撞了就撞了。


然而你们知道建造一个空间站要花多少年吗?


2011年,中国向太空发射了“天宫一号”空间站;


2016后,中国又发射了“天宫二号”空间站;


2021年,中国航天员终于成功进入属于自己的空间站,在太空中有了一个“家”。


然而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,才刚刚开始



按照计划,天宫空间站的建设计划将包括11次任务:


3次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;

4次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四艘神舟飞船;

4次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天舟飞船。


预计在2022年,天宫空间站将正式建成。


这背后,是中国航天人前后三十年如一日的奋斗



很多中国人都忘不了,


当初美国建造世界空间站后,拒绝中国宇航员加入国际航天项目。


何等让人心酸,何等让人愤慨。


1998年,美国航天局启动了国际空间站项目,并邀请了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参与空间站项目的研究。


而这些国家里,没有中国。


国际空间站


此外,美国和西方还一直在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,并且在2011年宣布,禁止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任何项目研究。


而他们给出的原因是——


“中国国家航天局”只成立了短短5年,我们在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研究中,不能带给他们丝毫贡献。


如今,中国航天正在奋起直追。




我们为什么要把巨额的资金投在航空航天和深空探测上?


60年前,NASA为了获得更清晰的月球照片,发明了一项数字影像技术处理的技术。


这项技术后来成为了核磁共振和CT,挽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。



50年前,苏联给狗换头,以求延长宇航员的生命,虽然最后失败了。


但是给狗换头时维持生命的仪器,如今成为了医院手术离不开的生命维持仪。



婴儿使用的尿不湿,是NASA的发明。


还有干蔬菜包,最初也是为宇航员设计。


长期停留太空中的航天员抗骨丢失、抗肌肉萎缩的技术成果,已部分应用于长期卧床病人的“双抗”治疗;


还有记忆海绵,卫星导航等等。


航天不仅是探索星辰大海,更应用到了日常生活。



“嫦娥一号”工程总设计师叶培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,我们绝对不能失去探索火星的窗口。


这和钓鱼岛是中国的一样重要。


叶培建,中国空间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室主任、“嫦娥一号”工程总设计师、总指挥。


宇宙研究,是人类未来的探索方向。


北斗三号总师林宝军曾说过一句话:


“十七、十八世纪,谁占领了海洋,谁就占领了世界,但在二十、二十一世纪,谁掌控了太空,谁就能掌控未来。”


美国有星链计划,中国也有类似的星网计划,未来太空势必将形成新的竞争局面。技术、质量、管理,缺一不可。


但这一切的前提是,公平,守约



根据“外空条约”第6条,


“各缔约国对其(不论是政府部门,还是非政府的团体组织)在外层空间(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)所从事的活动,要承担国际责任,并应负责保证本国活动的实施符合本条约的规定。”


中国空间站的重要性,远非一颗星链卫星可比,天宫是几代航天人前赴后继的结晶。


反观SpaceX不负责任的星链安全管理,


这场太空部署对人类到底是福是祸,现在还很难说。



ref:

央视网《用4.2万颗卫星包裹地球取代5G 来看马斯克的“星链计划”》

科工力量《26颗卫星报废,谁在给马斯克的商业航天撑腰?》

观视频工作室《大师计划_林宝军03:太空是国家竞争的新战场》



ldquo
卫星
星链
地址:
客服中心:
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90号东部软件园
0718-7999718
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
回到顶部